當前位置:首頁 |
|
樣衣制作師,顧名思義,就是要一個人獨立完成整件樣衣的制作,會工藝單制作,排版或裁剪,需要對版型深入了解,是一個工序復雜、流程枯燥,需要極大經驗積累和技藝累加的工作,裁剪、版型、設備操作、整燙等一系列工藝的交叉結合。王海燕團隊做的就是這么一項服裝關鍵一環的工作。不斷革新,她把十年經驗打造成一項百科群書數據庫,編制了樣衣制作工藝教科書。
建設樣衣工藝數據中心。一個好的樣衣制作師,往往需要5年以上的經驗積累,不斷地實踐摸索成長,特別是對于剛畢業,沒有實操經驗的應屆生來說,這個過程是非常辛苦、枯燥難熬的,很多應屆生往往過不了這一關,早早地退出轉行了。針對這一行業難題,王海燕團隊一直在思考如何將經驗轉化為標準化的“工藝教科書”,讓零經驗的應屆生可以實現快速的突破和成長。于是,建設數據中心的思路在不斷孕育,基于經驗的數據開始匯總,衣領、袖口、口袋、門襟等各環節工藝數據中心開始逐步建立起來,積累了團隊人員十幾年以來的工作經驗數據系統在不斷完善,一條條寶貴的經驗在轉化為系統中的數據,讓一個個科班畢業的“職場小白”可以快速的學習成長,迅速進入工作狀態。依據這個工藝數據中心,入職的員工可以依照數據流程與工藝版型,進行“流水線”作業,實現了原來一個新員工需要三年才能完成的進步。并且通過工藝數據中心提高了效率,一款標準樣衣的時間制作時間由三天縮短到一天。
建設不良品展示中心。一個不良品勝過一百個精品!在大家都在關注新產品、精致產品的時候,王海燕團隊卻注重關注不良品,他們收集平時工作中的不良品,并匯集同行的不良展品,進行集中的分析,找出背后的不良根源和改進方法,并集中建設不良品展示中心,定期在公司內部分享,并以個案的形式進行研討溝通。通過這種展示、分析、共享,讓團隊人員,特別是新員工更好的總結經驗,少走彎路,快速成長。同時通過對行業不良品難題的改進攻克,進一步提高品質,增加利潤。